第250章(1 / 2)
末尾才是让侯渊配合演戏,假作内应,临阵倒戈。
看着最后一段演出安排,侯渊觉得自己若是樊子鹄,也会深信不疑。
太昌四年,七月十二,大将军高澄回洛阳。
领军将军娄昭卸职,改任冀州刺史,高澄出建春门为舅父送行。
自太昌元年起,两亲舅甥在洛阳相伴,其中感情自不必提,高澄甚至都没有在舅父面前故意演戏,来表达不舍。
娄昭并不直接去河北,而是先往晋阳与高欢相见,再走太行往河北。
而高欢也为小舅子准备了一支部曲,随他赴任。
娄昭卸任以后,天子下诏,由大将军高澄兼领军将军,算是手握京畿地区一切军事力量。
高澄也对自己麾下幕僚重新作出安排,大将军府司马赵彦深褪去幕僚身份,同时放手听望司,任为护军将军,统御四中郎将,代高澄主管洛阳禁军。
赵彦深已经掌控听望司许多年了,并非高澄不再信任他,但职位调动,对两人都有好处。
禁军从来不需要上阵厮杀,赵彦深不懂军事也无妨,指望他们上阵厮杀,说不定还不如州郡兵顶用。
这帮人唯一能起到作用的只有宫变站队。
正如高欢所说,统领禁军,最重要的是忠诚。
赵彦深当年只是司马子如府上一个卑微门客,能被司马消难随手相赠。
是高澄将他逐步提升,历经文吏、幕僚、核心幕僚三个阶段后,在高澄幕府打磨四年,一跃成为从二品的护军将军。
大权在手,任何规章制度都可以破例,尤其是高澄自己设立的官吏任免及升迁制度。
这也是独孤永业将高澄视作通天梯的原因。
施恩不止于此,赵彦深幼年失怙,是寡母辛苦抚养长大。
虽然赵彦深很早就得高澄赐宅,搬出了渤海王府,但高澄从未减少过对赵母的礼遇。
送的东西并不贵重,只是些瓜果糕点,可架不住时不时就往赵府送一趟,情义无价。
赵彦深的忠诚毋庸置疑,而他另一个优点也是高澄愿意将禁军交托的原因。
谨慎。
高澄不需要回忆原历史中,高欢对赵彦深‘小心恭慎,旷古绝伦’的评价。
他不是瞎子,与赵彦深相处了四年,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在自己眼里,从未出现过差错。
既忠心、又谨慎,高澄想不到更合适的人选。
卸职的不只赵彦深一人,大将军府长史崔季舒在追随高澄五年后,也褪去了幕僚身份,紧随杨愔之后,出任地方刺史以作历练。
具体去处还未安排,高澄正等着樊子鹄为崔季舒将兖州刺史空出来。
但崔季舒也不是闲着没事做,他是高澄与侯渊联手为樊子鹄唱戏的重要一环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