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6章(2 / 2)

加入书签

王伟对萧纶的处境一清二楚,他提议道:

“我家陛下将游说梁主,下诏岭南,命陈霸先退兵,若陈霸先退去,则邵陵王(萧纶)自可归于荆南,若其抗旨不尊,则以武陵王(萧纪)叛逆,诏天下共讨之。”

萧纶却没有急着答应,继续道:

“我听闻萧纲以荆南为酬,邀齐主出兵,若萧纪退去,齐主会为我留下几郡几县作为容身之地?”

“建康使者确有此言,然我主不加以理会,乃无意于荆南。当初使者与二王为盟,言犹在耳,岂能为一荆南而失信于天下。我主渡江以后,屯于新亭,而非西进江州,便是明证!若邵陵王归途受阻,我主愿与大王共逐叛逆。”

王伟信誓旦旦,也终于让萧纶、萧绎信服,应承下来,将这场战事交由高澄调停。

毕竟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,如今进退维谷,萧纶、萧绎也没有了别的选择。

麾下将士陆战本就不如北齐,这段时间又连续强攻台城,久战兵疲,只得答应下来,暂停对台城的攻势。

“父皇!城外攻势止住了!定是齐军已经渡江!”

皇太子萧大器望见围攻台城的叛军退去,赶忙向其父萧纲报喜。

一直盼望着援兵的萧纲闻听齐军将至,不喜反忧,与萧大器叹息道:

“以虎驱狼,狼是跑了,剩余一虎,为之奈何!”

萧大器安慰道:

“儿臣素闻齐主重信,如今受邀救援,反夺人家业,此不义之举,非王者所为。”

父子二人私语的时候,趁着叛军退去,台城外有人射箭报信,告知齐军以至新亭。

萧纲将纸条递给萧大器,长舒一口气道:

“罢了!哪怕高澄背义,去往洛阳,你我父子尚有一线生机,若是奸逆入城,便只有血脉断绝的下场。”

说罢,也不再理会台城防务,径直回了深宫。

王伟回到新亭大营的时候,齐军已在秦淮河上搭设了浮桥。

高澄得知二人应允,当即命人给王伟记上一功,同时为表诚意,还向萧纶、萧绎军中输送部分粮草。

九月初三,高澄领军渡过秦淮河,在朱雀门与萧纶、萧绎相见。

高澄当面应允了王伟提出的所有承诺,与叛军交接建康城防,将新建的新亭大营让给萧纶、萧绎。

叛军陆续渡过秦淮河,在新亭驻扎,而高澄则在北齐将士控制建康后,带着五个儿子走进了这座他朝思暮想的城池。

高澄自掌权以来,无时无刻不想着渡江南下,甚至还打算等自己打入建康城后,找完颜亮借诗一首:

‘万里车书尽混同,江南岂有别疆封。提兵百万西湖上,立马吴山第一峰。’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