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七十四章 书画的威力(2 / 2)

加入书签

经过近代日本学界、考古界公认:弥生文化源于中国北方沿海地区,这也是日本文字为什么依据于汉字而略加变革的原因。

弥生文化最先是在日本东京弥生町发现出土而得名,据考证,它起自公元前二百多年,至公元三百多年之间,相当于中国的战国末年及秦汉时期。在弥生文化遗址中,还出土了大量的铜剑、铜铎。日本学术界认为,这些器物的原料和技术全部来自中国。

近年来,在日本多处还出土了古钺、古镜和秦式匕首和汉字等。还有学者说:”稻米的传入,结束了日本的渔猎生活,开始了农耕。

“避秦男女渡三千,海外蓬莱别有天。镜玺永传笠缝殿,倘疑世系出神仙”一诗,还注解说“日本传国重器三:曰剑、曰镜、曰玺,皆秦制也。”

日本新宫有徐福墓,在速玉神社内,陈列着徐福所用的鞍、蹬等物。新宫蓬莱山内有“徐福神龛”,被称为“徐福之宫”。每年都有“御船祭”、“灯祭”等奉祭活动。

“徐福得平原广泽,止王不来!”“史记”的这种说法,说明徐福两次骗取始皇帝信任,得到自己的所需人力物力等资源,一去不回在新占地区开疆拓土,做起了大王生活,以至于佳丽三千,子孙无数,开枝散叶,形成了千万后代子孙。

及其以后,鉴真和尚东渡,弘扬佛法,斋戒弟子,传授中土文化,促进了日本发展。

742年日本留学僧荣睿、普照到达扬州,恳请鉴真东渡日本传授“真正的”佛教,为日本信徒授戒,鉴真即可表示为弘扬佛法,决意东渡。但是连续多次东渡,历尽千难万险,也没成功,甚至在第五次东渡过程中,多遇风浪,漂流至海南岛,重病染身之下,鉴真双目失明,但是仍然坚持。

753年,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、吉备真备、晁衡等人来到扬州,再次恳请鉴真东渡,船队历经波折,于年底抵达日本萨摩,第六次东渡成功。

鉴真到达日本后,受到孝谦天皇和圣武太上皇的隆重礼遇,封号“传灯*师”,尊称“大和尚”。

孝谦下旨:“自今以后,传授戒律,一任和尚”。756年,鉴真被封为“大僧都”,统领日本所有僧尼,在日本建立了正规的戒律制度。淳仁天皇下旨,将原皇太子道祖王的官邸赐给鉴真,赐名“唐招提寺”。淳仁同时下旨,日本僧人在受戒之前必须前往唐招提寺学习,使得唐招提寺成为当时日本佛教徒的最高学府。

鉴真在日本弟子很多,其中法进是鉴真讲授戒律和授戒的得力助手,被日本律宗奉为“第二和尚”;如宝在鉴真死后主持唐招提寺,在进入平安时代之后曾为桓武天皇及后妃、皇太子授戒,被日本律宗奉为继承鉴真、法进之后的“第三和尚”。

第三部画册也是唐代人物,著名的杨贵妃的故事。

传说“安史之乱”发生之后,叛军攻破长安,唐朝朝廷一路西逃,结果发生兵变,迫于压力,皇帝之后处死杨贵妃。

当皇帝在近卫保护之下行至马嵬坡前,禁军哗变,以罪咎杨门,杀了贵妃兄长杨国忠,并称“祸根犹在”,要求处死贵妃,高力士等人的劝说下,唐皇赐贵妃三尺白绫,令其自缢,在确认贵妃已死的情况下,官兵用被褥把贵妃尸体包裹起来,挖了一个坑,草草掩埋后保护着玄宗皇帝继续西逃。

打败叛军之后,唐玄宗返回长安,打算对贵妃进行改葬。但是一直没找到贵妃墓地,所以只立了衣冠冢。就此,有传说贵妃没有死于马嵬驿,真正死的是其替身,一个宫女而已,而杨贵妃在皇帝亲信保护之下,秘密逃走,随后搭乘遣唐使的海船逃到了日本,在向津县半岛渡口登陆,并生活下来,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善事之故,不仅子孙后代多有拜祭,附近百姓也不断祭奠,将她葬于二尊院。

类似的故事还有不少,很得士兵喜爱,几乎是广为流传,让上级军官屡禁不止,徒呼无奈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