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兄何故造反 第111节(2 / 2)

加入书签

想了想,他开口道。

“宁阳侯,金尚书,李英等十四名御史弹劾你二人三条罪状,你们作何解释?”

最先站出来的是陈懋,老侯爷一如既往的黑着脸,道。

“启禀皇上,臣奉圣命讨贼,授总兵官,按制,有临机专断之权,江浙叛乱,实为民变,贼首已死,若贸然屠戮,有伤天和,故老臣以为,招抚之事并无不妥。”

“至于降而复叛,那是地方官员管理不当,并非招抚之错。”

“还有所谓迁延年许,靡费朝廷物力,更是无稽之谈。”

“江浙等地民情复杂,反军分散四处,连下二十余州县,气焰滔天,岂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之事?”

陈懋是从勋戚鼎盛之时的太宗朝过来的,可不惯文臣那些臭毛病,张口就是毫不客气。

就差说你们这帮人,又不懂军事,就知道瞎咧咧。

不过这些御史自然也不是好欺负的,文臣这些年能够力压勋戚,他们的嘴皮子工夫可是功不可没。

当下,便有御史站出来,冷笑道。

“侯爷倒是推得干净,朝廷派遣大军平叛,乃是要杀贼而去,否则百姓群起效之,岂非处处烽烟?”

说完,又一个御史跳出来,道。

“纵然要招抚,也该先临之以威,再怀之以德,岂能一开始就招抚?何况侯爷既一力主张招抚,自当处理手尾,若何事都推给地方官员,要大军何用?”

接着,第三个御史站出来,道。

“地方官员代天子所牧为民,并非乱贼,侯爷既要招抚,自然要保证这些人不会再出乱子。”

最后,第四个御史总结发言,道。

“兵事一途,我等虽不如侯爷精熟,但也知大军出征,靡费甚重,当从快平定,侯爷年许未平,令朝廷国库靡费如此,难道一句民情复杂,就推得一干二净吗?”

科道风宪,别的没有。

唯独人多,而且能说!

第133章 你猜他傻不傻

老侯爷被气得须发皆张,愤愤不平。

但是奈何在数个御史的围攻下,双拳难敌四手,很快就被他们一队什么朝廷典制,圣人大义绕晕了。

朱祁钰见此情况,只得出来解围,道。

“金尚书,对于这些御史的弹劾,你可有申辩?”

他本意是想,让金濂出面,压一压那些御史的气势。

毕竟金濂是文臣一脉,且属于七卿之一,在外朝有属于自己的势力。

然而朱祁钰没有想到的是,金濂从列中走出,俯身一拜,道。

“皇上,老臣奉命总督军务,心慈手软,督军不力,战抚失当,致地方百姓再受贼人肆虐,是臣之过,无颜立于朝堂之上,请皇上降罪。”

说罢,竟拿下了头上的官帽,拜倒在地,一副任凭处置的模样。

这是俯首认罪,要自罢官职?

陈懋愣了愣,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,一脸怒意,瞪着下跪请罪的金濂。

又有御史出列,道。

“皇上,大军出征,本为剿贼,令生民安养休息,宁阳侯陈懋,招抚失当,靡费朝廷财力,徒劳无功,又于廷上巧言善辩,颠倒黑白,请皇上治罪。”

朱祁钰望着文臣这边,一言不发的一帮大佬,再看看底下一个个蹦跶的欢实的很的风宪官。

他终于想明白了!

这是文臣对于勋戚的,又一次的联手行动。

自从宁阳侯陈懋回京之后,原本被打压的举步维艰的勋戚,围绕着他老人家,再次拧成了一股绳。

与此同时,有了这么一个老资格的靖难勋戚坐镇,勋戚终于有了主心骨,慢慢的开始在朝堂当中,再次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。

对于这种苗头,文臣一脉,肯定是要狠狠掐灭的。

朱祁钰想起前些日子,他收到的那些,陡然增多的,弹劾曹吉祥徒劳无功,监军不力的奏疏。

是了,那就是预兆!

单凭孙太后在外朝的势力,绝无可能组织起如此大规模的弹劾,这背后,是文臣一脉在推波助澜。

他们这是项庄舞剑,意在沛公,弹劾曹吉祥是明,实则是要把这把火烧到陈懋的身上。

这些日子,自己的确是有些懈怠了。

因着也先不断的异动,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了京师和边境的防卫布置上。

所以一时疏忽了朝臣们的动向。

<div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

<script>read_xia();</script>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