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三十九章 旧识(1 / 2)

加入书签

武士彟,祖籍山西太原,早年的人生非常坎坷,八九岁丧母,刚成年又亡父,不过由于竭诚守孝,颇有名声,得到当时的并州总管,太原牧,汉王杨谅的推荐,到京城求取功名,谁知运气不好,刚到没多久,隋文帝杨坚就一命归天,杨广登基为帝。

话说当年,杨隋皇室的情况,与李唐皇室差不多,杨坚与皇后独孤迦罗,生有五个嫡子,分别是废太子杨勇、炀帝杨广、秦王杨浚、蜀王杨秀、汉王杨谅,那个时候,杨坚还沾沾自喜的称道,自古皇子争夺帝位,那是由于他们是同父异母,现在他的儿子是同胞兄弟,应该不会出现同室操戈的事情了。

说出这句话的杨坚,根本没有料到,皇帝宝座的诱惑力会有多大,他自己都能厚着脸皮,抢了自己外孙的帝位,几个儿子,为了当皇帝,明争暗斗,有什么稀奇,最后的结果,就是杨广把哥哥杨勇挤下去了,姑且不论,是不是轼父了,反正成为了皇帝。

登基之后的杨广,第一件事,就是对付三个弟弟。从杨勇被废、杨广为储君之时,汉王杨谅就已经预感到自己未来处境不妙,也做了防备,甚至起兵自保,可惜根本不是杨广的对手,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,乖乖束手投降,与之牵连的官吏士绅,或被处死或被流放。

武士彟,受杨谅举荐,自然也落不了好,由于贵人相助,才得以幸免脱罪,逃离了京城,平安返乡,做起了木材生意。毕竟社会的观念中,商人是没有前途的,武士彟当然不会以经营木材生意为满足,这只是他的权宜之计而已。

在经营木材生意的同时,武士彟常在林间读书,尤喜兵法,自诩为厚材,以古代的帝王将相自励,默默的等待机会,到了大业七年,由于杨广志大才疏,连年兴兵失利,已经开始出现了亡国之兆。

时机出现了,武士彟环顾四周,最后认定时任并州留守的唐国公李渊,雄杰简易,聪明神武,是值得跟随的明主,下定决心之后,就将全部的身家性命都押在了李渊的身上,很快就成了李渊的心腹部属,奠定了以后荣华富贵的基础。

后来,李渊终于正式登基,建立唐王朝,武士彟立即获得了丰厚的回报,先是被封为上柱国金紫光禄大夫、散骑常侍兼检校井钺将军,武德三年又成为工部尚书,八座之一,统领关中十二军中的一支,可谓宠幸无比。

常言道,一人得道鸡犬升天,这话用在武士彟身上再合适不过,由于他与李渊之间深厚的交情,不但本人成为从一品的应国公,就连他的两个哥哥都同时被封,一人被封司农少卿、宣城县公,一人则为行台左丞相、六安县公。

一门三公,多么的荣耀,同年,在李渊的主婚下,迎娶了前朝皇室女杨氏,其中的风光得意,志得意满,难以尽述,毋庸置疑,这个时候的武士彟,已经是朝廷的顶级权贵之一,人生至此,夫复何求。

然而,天有不测风云,物极必反,也不是没有道理,就在武士彟人生路上,最为辉煌的时刻,武德八年,突厥犯边,李渊任令李靖为行军总管,领江淮兵迎战突厥。李靖本任检校扬州大都督长史,总领军政,警戒刚刚平定叛乱的江南,如今他奉命领兵,留下的职务必须有人接替,而且由于局势需要,这个位置须由皇帝信任的人担任。

于是,武士彟成为理想人选,临别之时,李渊亲为饯行,还约定只要平服民情,半年内便即返京,然而,约定期满,可能是当时江南并没有完全稳妥,或者其他原因,李渊决定让武士彟多留一年半载。

可是,武士彟,甚至李渊,都没有料到,政局多变,不以人意为转移的,一场轰轰烈烈的玄武门之变后,很多人的命运,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太子李建成死了,李渊退位,李世民登基为帝。

虽说,武士彟是李唐的开国功臣,只对李渊忠心耿耿,不是太子李建成的心腹,但也不曾亲近过李世民,于是,他的官运从武德九年开始,发生了根本的改变。即使爵位没被剥夺,而且为了稳定大局,李世民以高官厚禄笼络众臣,武士彟得进晋阳公。

但是直到现在,武士彟却再也没有返回京城,担任过朝廷的重要职位。不同于清朝,明代以前,衡量官员的前途,就是在于是否能在天子身边为官,每当天下太平,局势稳定之时,即使在京城的清水衙门,当个小官小吏,总是要比在地方之中,作个县令强上数倍。

或者,许以六部的司职郎官为诱,武士彟真有可能,毫不犹豫,舍下荆州大都督之职,欢欣鼓舞的进京赴任。夫妻多年,杨氏自然明白他的心思,当李渊的死讯传到荆州,武士彟悲痛万分,恐怕不只是思恋旧主,弃世同归而已,也有为自己的前途黯淡忧郁的意思。

遥想当年,多么的风光荣耀,再对比现在,可谓是天壤之别,落差之大,其中的滋味,恐怕只有武士彟自己清楚,心中苦恼、悲愤、不甘,多年的积郁,残存的念想,一切的一切,在李渊殡天消息传来的时刻,随之破灭,消散……

承受不了这个打击,武士彟自然而然病倒了,心灰意冷,萌生死志,患的是心病,吃药与不吃药,根本没有什么差别,面对这样不配合的病人,再好的名医也束手无策。

杨氏,武家兄弟,包括已经三个女儿,心中担忧,也是,一哭、二闹、三上吊,苦情、悲情、亲情,什么招数都用尽了,可是也没有丝毫的效果,现在,还有两个杀手锏没有使,要是再没有效果,那么,真的不知道如何是好了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