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4节(1 / 2)
在数千虏骑放弃扰袭,从滍水沿岸撤出之后,徐怀就将军政事务交给徐武碛、徐武江、史轸、苏老常等人打理,他携柳琼儿住进五峰岭养精蓄锐。
他们如今在山里已经住了大半个月,也算难得享受战后的闲暇时光,不至于叫神经崩得太紧。
庄园位于五峰岭东山的半山腰上,从后山林间溪涧走进庄园,走到前院一块支伸出去的巨石上,能将庄园东侧有十数里宽阔的山谷尽收眼底。
山谷两侧分布的也主要是低矮的浅山低岭,像是灯台架山脉在中部北段被无形的巨掌拍陷下去一大块似的。
一条宽阔的河流从南面的群山峻岭之中缓缓流出,穿过山谷往北而去,乃是汝水在舞阳县境内最为主要的一条支流洪河。
灯台架山作为伏牛山脉的东部余脉,从西北往东南延伸约有百里,涉及舞阳、遂平两县,有不少民众结寨栖息其中;洪河所流经的山谷,人口要更为密集一些,除了坡地山田,漫山遍野都是乌桕树,人称乌桕乡。
澧滍二水截流北泄之后,源出灯台架山的洪河便成为汝水的正源。
汝颍大捷之后,为确保滍澧上游地区牢牢控制在楚山手中,淮上西线防区则从舞阳、叶县往北扩大到郏县、襄城、召陵。
不管从哪个角度,舞阳都要取代叶县,成为淮上西线防区的中心。
楚山行营的行辕、蔡州州衙都最终迁入舞阳。
不过,舞阳城地处平阔,距离灯台架山约有三十里,地形上易为优势敌军合围,楚山这才决定在洪河出灯台架山的谷口筑造城墙,将乌桕乡围成一城,作为舞阳背腹的战略支撑。
淮上诸县虽然都归隶于蔡州,但为了便于防御,徐怀月余将楚山行营划为东线防区、西线防区部署防御之事。
东线防区囊括确山、楚山、信阳、罗山、潢川及淮源等县,以行营左长史院、左司马院统摄东线军政事务。
西线防区除了舞阳、叶县、郏县、襄城、召陵、乌桕之外,还有新近恢复县治的遂平,军政事务皆受行辕直辖。
除了州兵作为诸县(城)最为基础的留守兵马,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从诸屯寨及乡司征调丁勇进行补充外,仅编三万正卒的天雄军,作为楚山行营的精锐战力,也正式划分为选锋军、左右军及水军四部分。
选锋军即侍卫亲兵营——其他行营也有类似选锋军的旗号,皆是军中所选精锐,楚山选锋军编三千甲骑,以王举为统制,驻营设于舞阳。
左军辖徐心庵、韩奇、殷鹏、唐青四厢精锐,编一万两千名甲卒,驻营设于楚山,分戍东线诸城寨,隶属于左司马院统辖,徐武碛以左司马兼领左军统制。
水军以许凌为都虞侯,编三千水军将卒,受左司马院节制,驻营设于周桥,协防淮河上游诸城。
右军辖陈子箫、徐武江、唐盘、王宪四厢精锐,编一万两千名甲卒,负责西线防区的守御之事,徐怀兼领右军统制;驻营设于舞阳,分戍西线诸城。
楚山常备兵马规模还要小得多,敌军京西四州总管府辖有两万精锐赤扈骑兵不说,同时还将一批诸蕃族健锐改习步战,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,淮上面对京西敌军还是处于劣势的。
徐怀朝北面的辽阔原野眺望过去,眉头微微皱着,也不知道何时才能真正迎来反攻的时机。
“嗒嗒……”十数骑沿着洪河左岸朝山谷驰来,经过乌桕城工地没有停留,沿着山道往山庄这边而行,很快就来到山庄前院的巨石前。
“节帅好雅兴啊,在这里看风景哩!”周景与张雄山、王峻等人下马来,行礼道。
“你们此行辛苦了,有什么好消息带回来?”徐怀看向周景身后张雄山、王峻等人问道。
汝颍会战后,最重要的事务除了部署、完善滍水沿岸的防御外,就是联络撤入嵩山之中的义军。
这个联络,不是派人去传几封书函这么简单。
更为关键的还是尽一切可能,帮助义军及当地的抵抗势力,在嵩山之中站稳脚,更好的从侧翼袭扰、牵制许郑等地的敌军,减少淮上正面受到的军事压力。
因此张雄山带队,与王峻、柳越亭等人往嵩山走了一趟,两个月才返回淮上。
“总体来说,收获还是颇丰的!”张雄山说道。
“这么说,还是遇到一些困难喽?”徐怀说道,示意周景、张雄山等人直接爬到巨石上来说话。
张雄山详细说起嵩山此行种种情况。
徐怀率部潜袭汴梁,总计联络蔡河、涡水沿岸逾万名抵抗义军共同进退。
潜袭汴梁期间,徐怀位高权重、威势凛然,同时徐怀身先士卒,亲率侍卫亲兵精锐连战皆捷,极大激励义军首领、将卒争功勇战,前后都没有暴露出什么大的问题来,但张雄山这次带队前往嵩山,就发现义军内部存在很多问题与矛盾。
抵抗军到底成分太复杂了。
朱仙驿一战之后,约有四千义军将卒,是直接在韩昌甫等义军首领的率领下往西撤入嵩山,但他们当中大部分将卒,最初选择往西撤入嵩山,主要还是觉得往南突围的胜算更小。
等到汝颍大捷的消息传到嵩山,他们中就有很多人更希望能南下,而非留在被众敌围困的嵩山之中坚持作战。
当然也有一部分抵抗军,并没有参与潜袭汴梁的战事,仅仅是担心事后受到牵连、遭受虏兵疯狂的清剿报复,被迫就近撤入嵩山。
同时嵩山之中,除了一部分土生土长的山寨势力外,还有胡虏南侵这几年来,郑许等地相当多的残兵败将逃往嵩山之中结营扎寨。
虽然建继帝下旨嵩山诸部义军(山寨势力)皆受楚山节制,但实际上楚山想要嵩山诸部义军真正有效的听从指挥,从侧翼牵制、袭扰郑许等地的敌军,不仅需要往嵩山持续输入兵甲、粮秣及钱饷,还需要调派、委任一批武将军吏,对抵抗军进行有效的改编才行。
然而就算楚山咬紧牙关,额外增加大笔补给预算,还要从诸部抽调大批将吏,不惜将淮上防线实际从襄城、郏县往延伸到嵩山之中,但嵩山之中的大部分义军,存在严重的山头倾向,真未必愿意接受楚山的改编。
诸部义军之中,对楚山认同感最高的,其实还是韩昌甫、周虚易等人率领的黑衫军。
徐怀率部潜袭汴梁,最初就是跟黑衫军联络,并在黑衫军的根据地潜伏月余,与韩昌甫、周虚易等黑衫军将领接触密切。
在汝颍会战之后,不仅有大量黑衫军将卒家小撤入楚山,像周洛等一批黑衫军撤入楚山的将领,直接编入楚山为将。
因此,黑衫军可以说是楚山伸入嵩山之中的一只触手。
问题是韩昌甫、周虚易等人率领进入嵩山,并在嵩山南段大鸿寨立足下来的黑衫军,仅有六七百人,在嵩山诸部义军中占比不高,影响力及威望也就受到极大的限制。
针对这一情况,楚山很多人都主张索性正式收编黑衫军及大鸿寨,作为淮上在嵩山南段山脉中的一处据点。
“韩先生,你有没有更妥当的办法,使嵩山诸部义军更好的为朝廷分忧?”徐怀看向站在张雄山身后、身形瘦小,有些其貌不扬的韩圭问道。
韩圭乃朱仙驿都水吏,早年主要负责朱仙驿蔡河新渠斗门船运等务,在朝中混迹半生,也没能获得官身;汴梁沦陷后,其家小皆在汴梁,韩圭也被迫降敌,继续留在朱仙驿任事。
史轸却知韩圭其人饱读诗书,只是科举差些运道,入都水司为吏,通晓河渠、津梁、船务、堰坝等事,乃是朝野难得一见的干吏。
楚山很早就想着游说韩圭直接携家小逃奔楚山,但适逢韩母卧病在床,不良于行,韩圭担心其母经受不住逃亡颠簸,最终答应留在朱仙驿及汴梁先作楚山的内应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