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笼记 第397节(2 / 2)

加入书签

……

要知道,这条时间线上的神州时空部门,对另一条时间线上的神州是存有最坏的打算的:那就是山河破碎,国破家亡。所以在穿越前会给穿越者们提出“夷狄有君王,不如诸夏无”的死命令。这个命令,意思就是:“无论那边神州崩坏成什么样子,不允许变节,必须找到最有希望的势力,推动复兴。”

……

而与此同时,在北非直布罗陀海峡中,英伦的商船在护卫舰的护送下驶入了。这代表着英国的资本抵达了欧洲。这是以救世主的姿态到达了。

杰森(本时间线)从船舶中下来,此时的他穿着将军的服装,而在他身后,那艘伊丽莎白女王号战舰缓缓地驶入港湾。那一艘战舰上载着是英伦的女王,以及首相。

次日后,英伦的首相在欧联会场上发表了演说:“我们将在陆地上战斗,海洋里战斗,天空中战斗。”

这位肥胖的首相就像一头狮子在大会上咆哮,一时间压过了欧联中那些狺狺狂吠的鼠首两端声音。

但是欧联的状况并不会因为一场演说而变好。就在英伦力量抵达北非的时候,

埃及尼罗河地区的叛乱越来越火热,但是明眼人都知道,组织力就到此为止了,上限已经到头。(也就是东方历史上,一些谋士们看到一些势力,无可能成大事的样子)

数千名起义军身着全裹身动力盔甲。乘坐战车,攻陷了开罗首府。愤怒的当地民众,用铁钩将殖民政府守卫军吊在大厦上,倒上了油料,点成了烤肉。眼看着就要引发,对所有欧联人的大屠杀。

英伦的“奋斗团”作战部队在三个小时内赶到了。这是一个坚持白人最高的作战组织。

大型运输机盘旋在上空,看着下方燃烧的城市,在欧洲战场上百战的雇佣兵们从飞机上打开了滑翔翼降落了下去。在狂风中,这些全身黑色铠甲,宛如死神一样的战士,迅速地抢占了机场。

十分钟后,在无人机空中机炮的掩护下,运输机空降在机场,一辆辆装甲车快速卸货,随后加入了对城市叛乱者的镇压中。

……

对于镇压叛乱方面,英伦方面是专业的。其经营殖民地时,压榨得最狠,叛乱是家常事。

在城市的广场中,杰森(本时间线)点燃了手里的香烟,看着大厦铁链上那个被烧的焦黑的人,深吸了一口烟气。

这样的场面,经历过百战的欧洲老兵们习以为常,在阿尔卑斯战线上有死得比这更惨的画面。

但是这个场面,让欧联民众们集体朝着右转。欧洲的多元性自此已经前途渺茫。这时候,谁能迎合这股暴怒的民意,谁就能上位。

杰森抽完了烟,

然后让麾下的士兵将逮捕的叛乱者们压上来,一个个绑住,让其坐在了战车炮口上。

随着一切绑好后,

他联通了网络直播,在网络上以暴制暴的呼喊中,被绑在炮口上抵抗者,炸开了血雾。

炮决,乃大英帝国对付叛乱者们的特色。

英伦人统治庞大殖民地,依靠的不是绅士风度,而是不要脸和匪帮暴力手段。

……

炮决事件结束后,杰森很快被停职了。这是欧洲左党人士最后的反抗。

然而第二天欧联内部发生了政变,其保守派系联系了军队控制了国会大厦。随后通电了整个欧联,将组建新的战时内阁。

这场政变和小国政变一地鸡毛的情况截然不同。

随后整个欧联各个军团,各个组织宣布效忠新政府。

不管是旧总统团队多么不得人心,在没有力量组织的情况下,反对派不可能做到如此统一整齐。显然欧联背后,有一股庞大的幕后黑手推动了。

……

紧接着,旧执政团队班子里面的一个个人也站出来宣布下野。

国会大厦重开,记者们入场。在镁光灯下,旧的领导者们非常坦诚地承认了自己领导能力不足,表示愿意辞职,并且期待新一届能够更好的领导欧联人民度过危机。

摄像灯的闪烁中,让一切变得合法化起来。原先“左”的声音此时销声匿迹。

欧联所谓的左派议员们,不过是争取“左向”民众的选票。一旦民意消失了,他们也就没有坚持的必要了。

这就宛如做生意,因利而聚,因利而散。不可能指望他们会有气节,死忠自己的政见。

当下宣布下野,他们仍然能享受新上台团队认可的退休权限、人身安全保障。如果他们拒不合作,等待的则是背后中枪的自杀结局了。

……

披着花环,带着斧头的战车,在罗马街头列队前进。

欧联新政团快速上台,传统自由主义被彻底丢到了垃圾堆中,仿佛在整个欧联内从来没有人支持过。

在整个环地中海各个城市中,

欧联人民则是“自发”地,在绑着黑色臂章的青年队伍带领下,将那些曾经“无比正确”,但是现在“无比错误”的书籍扔到了广场中心。

在熊熊的火光照耀下,然后一把大火点燃,广场上人举着火把,高呼万岁。脸上在橘红色火焰的照耀下,闪烁着被正义感召的光芒。

而曾经的“z治犯”也都放了出来,这些人中,包括宣称给黑肤进行人种进行全面绝育计划的疯子。

这些疯子们走出铁栅栏后,在自由空气下,畅所欲言。

在这波向右刮的狂风中,原本因为“炮决事件”受罚的杰森也从禁闭室中放出来,并且官复原职,在继续担任原来的职位。

……

<div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

<script>read_xia();</script>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