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生后,我娇养了反派镇北王 第606节(1 / 2)

加入书签

这几年下来,犬戎族的族人们都是度过了十分滋润的冬天。

以往他们最怕的就是寒冬了,粮食紧缺得很,但现在交易能让他们买得到粮食,度过寒冷的冬天当然就不成问题。

冬天过去就开始牧羊牧牛牧马,这些都是他们擅长的,养大之后又用来交易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。

如此反复,所以这二三年他们的冬天十分好过。

这些姑且不谈。

除开这些外,叶竹儿还在农具上边大开手脚。

改良农具是她,将农具的图册画了出来让李宇呈递上来,姬承玄就命人打造出来,并且也是亲自体验了一番二者区别。

轻便便捷了不止一点半点,姬承玄毫不犹豫命人推广下去,这几年下来也是名副其实的利国利民。

而叶竹儿干的事还不止这个呢。

她甚至还改良出一种弓弩来,彼此传统单发的弓弩,这种弓弩可以三连发,且射程与杀伤力丝毫不逊色于以往的,用起来也十分便利。

姬承玄刚开始谁都没有说,直接命人打造出来,之后带她也过去看看那弓弩的威力,所以慕容妤才能也知道这个事情。

当然这个事是隐秘的,姬承玄最近一年就在全力建造一支弓弩队作为秘密武器,如今一年过去,也是有些规模了,但做为了他的底牌从来不现于人前。

他现在其实是有些磨刀霍霍,想要跟大齐切磋一二的。

奈何大齐那边前些年试探过后知道要拿下姬王朝怕是要元气大伤,不愿意冒险,就没有动兵戈的意思。

(本章完)

第1805章 得民心

那个时候姬承玄是大为戒备的,因为当时才从前朝接手过来的缘故,姬王朝兵力不算强大。

也是全亏了他早年在定北一带的经营,有培养了强大的一批兵马,这才能够威慑一二得以喘息。

否则的话当初的确是会被大齐趁虚而入。

不过这几年过去,姬王朝可并非昔日可以比。

他是想要切磋的,前提是大齐主动挑起战争,如此他也会顺应民心出击,但要是对方不主动,那他当然就只能选择继续蛰伏蓄积力量。

但是现在姬承玄是丝毫不畏惧任何敌人了,哪怕这弓弩队只不过是建立一年。

也正因为如此,所以姬承玄把李宇给提上来,改良弓弩是不会展现人前的,但就以改良农具的名义,直接给李宇册封了一个侯爵之位,现在李宇已经是益国侯府的益国侯。

他搬出了李国公府住进了姬承玄赏下去的府邸之中,而叶竹儿当然也是成为了益国侯夫人。

大家虽然不知道改良弓弩这个强兵利器的大功劳,但都知道益国侯送上了改良农具的方子,加上益国侯一直以来的政绩,故此得此爵位外边也是没人说什么。

当然私底下也是会有一些蜚语,因为他们都是皇后母族,这皇后母族无疑是强横无比的,如何能叫人不忌惮不戒备?

这些就太远了,姑且先不说。

姬淮姮此番出去西北一带,因为她父皇的减税政策,再加上好用的农具这些,百姓们当然也是愿意多多勤劳耕种壮大己身的。

慕容妤听着女儿说的,姬淮拓跟姬淮江也都是听得津津有味,末了姬淮拓说道:“外边百姓们的人口,是否也有增加?”

“有。”姬淮姮一笑,“我经过的地方,孩子都是多了不少,不过眼下他们都还小,还看不出来什么,往后五年十年应该就能明显感觉得到了。”

姬淮拓点点头。

慕容妤问道:“你父皇要修建一条搭建大河,想要从南方引水前往北方,这个事情外边百姓们可有什么说法?”

“我是有问过他们这件事,不过他们对此并不懂多少,但他们跟我说,只要是皇上决定的就一定是对的,皇上要大动土木弄一个这样的大事,这也全是为了他们西北的百姓们,否则不用如此劳民伤财。”姬淮姮道。

她的声音里头也是带着暖色,因为这些年来父皇利国利民的政策,所以民间的百姓们对于她父皇的信任是前所未有的高。

这几年下来,如今父皇要做什么基本上都不会有什么阻力了,因为百姓们知道,她父皇就是为了百姓们这才如此的。

这说起来百姓们真正开始踏实过日子,可不就是在他们现在皇上登基之后么?

放在以前,那是真的朝不保夕,谁还管得了那么多啊?朝廷要做什么他们也都不理会,没有一点归属感跟踏实感。

慕容妤点点头,姬承玄如今是得民心的。

但他要南水北调的这件大事,其实也是叶竹儿提出来的。

若是一开始叶竹儿提出这个事情,兴许姬承玄是理都不会理一下,但叶竹儿在一系列的动作之后再提出这个,姬承玄知道她不会无的放矢,也是认真考虑起这件事来。

然后召集了擅长水利的官员,甚至于也是在民间征集起擅长这些的能人异士来。

如今在民间便是传开了,知道皇上要大兴土木,要将黄河之水调到西北一带使用。

这工程当然是浩大的,迄今为止也还是在筹划之中,还没有正式开始实施。

因为花费是巨大的,也就是目前姬王朝的实力,这要是换了几年前,这件事是想都不要想的。

不过哪怕是现在,那也是迟迟都还没有动工。

说了一会这些事,慕容妤才问起别的,姬淮姮都一一讲述。

大半年的时间可不仅仅只是在西北一带游走,其他地方也走了很多呢,风土人情那些个,她都给她母后讲述,当然旁听的还有两个弟弟。

“姐,你今年十五岁了啊,从明年开始就要相看婆家了,以后就不出门了吧?”姬淮江拿了一块糕点吃,嘴上问道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